本站首页 | 教学动态 | 网络课程 | 学科专业网站 | 虚拟实验室 | 精品资源库 | 学生作品素材库 | 信息化教学参考文献 | 信息资源应用指导

学校主页 | 医学教育信息资源中心 | 电子期刊图书 | 军队网络教学平台 | 教学视频服务系统 | 教学管理系统 | 教学工作评价 |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课外科研 
 学员论文 


 
 
首页>>学生作品素材库>>学员论文>>正文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2008-10-17  
 

 

 

  艾滋病因其传播迅速、死亡率高,被称为超级癌症,目前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虽然世界各国投入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先后试制上百种治疗艾滋病的合成药物,但均未取得突破性进展,预防艾滋病的疫苗尚处于实验中,亦未能应用于临床,而中医药在防治艾滋病方面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国内外科学家通过大量的筛选研究和严格的科学验证,发现中药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毒、预防和治疗艾滋病方面有较大潜力,被认为是寻找新的抗艾滋病药物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本文对目前正在使用和进行实验的治疗艾滋病中药(单味中草药和中药方制剂)的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艾滋病治疗;中医药;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

 


1 序言

 

    1981 年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首次报道艾滋病病例以来,该病已成为当前对人类健 康的一种新的严重威胁,世界卫生组织呼吁世界各国从各方面加强对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 研究工作。近几年,艾滋病流行日趋猖撅,成为了世界绝症。由于艾滋病毒的特殊性,疫苗的研制难度很大,所以对抗艾滋病的药物开发研究显得尤为迫切。西医比较肯定的是抗病毒药的高效联合疗法(HAART),该法在国外使用较为普遍,特别是在发达国家。高效抗艾滋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retroviral theraphy,  HAART,哈特疗法),即所谓鸡尾酒疗法,能够迅速抑制艾滋病毒,已广泛应用;迄今为止,由于病毒的善变,两大问题依然存在: ①没有疫苗;②不能治愈。在临床上,抗病毒药已能使病毒载量大幅度下降,但不能完全消灭,现存四个问题: ①疗效不高,不能治愈,停药后反弹。②药物的副作用,不少病人服药后,由于副作用严重而拒绝由服药。③长期服药容易产生耐药性。④价格昂贵,虽然已大幅度下降,但由于终生用药仍是大多数病人所无法承受的。

20多年来,中医药在艾滋病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筛选了上百种具有抗艾滋病毒的中药;发现了数十种中药有抗逆转录酶作用;证实了部分中药有抗蛋白酶作用。然而现代医学对抗 艾滋病毒的药物研究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现有中草药的抗病毒研究都达不到这样的水平。艾滋病涉及两个方面,病毒和艾滋病人免疫)。现代医学重病毒,中医学重病人。当然,免疫系统范围大,研究难度也很大,不如艾滋病毒研究对象集中在一个病毒,便于入手和深入研究。但从研究思路和方法来说,现代医学把研究重点从病毒转移到病人的免疫,是一个可喜的转变,它使人们能全 面地考虑艾滋病的问题。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病毒(邪)是进攻的矛,患者(正气)是防御的盾。不幸的是,滋病毒之矛,主要攻击破坏的,恰恰是人体防御之盾——免疫系统。因此,削弱进攻之矛是一个办法,加强防御之盾是另一个办法,既削弱矛又加强盾,弱矛强盾并举,中西医结合,效果肯定会更好[35]。因此,从战略上来说,中医方药的重点应该定位在免疫上面,指导思想上明确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它可能导致事半功倍。目前国内外用中药治疗艾滋病的专家普遍认为,中医药对艾滋病的治疗除继续筛选抗病毒中药外,应将治疗研究的重点放在增强免疫力上,扬长避短,针对整体患者,辨证论治,从临床入手,从众多有效增强免疫功能的中草药中深入研究,并确切掌握此类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和病毒抑制剂相结合,组成强有力的复方免疫增强剂,必能对艾滋病起到良好的综合治疗作用[18]

 

2 研究进展

 

    目前对于治疗艾滋病的中药物研究可分为3个层次:

   (一)单味药的研究 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200多种中草药的抗HIV体外实验,发现六、七十种具有不同程度地抑制HIV的作用:

    1. 杜仲及其单体化合物  从中药杜仲中获得6个单体化合物,其中氯原酸、咖啡酸、表儿茶 素、儿茶素等4个单体化合物可有效保护病毒感染的细胞,使其不产生病变,具有抗HIV作用 ,咖啡酸和儿茶素的效果尤为显著。这4个化合物均属于多酚类结构和黄酮类结构,这类成分中的很多化合物曾报道具有抗HIV活性[7]

    2. 甘草  日本山口大学医学系山本直树教授和福岛医科大学伊藤正彦助教授组成的科研组,  最近在研究中发现,中药甘草是既能预防又能治疗艾滋病的良药。中医理论认为:甘草性甘、平 ,入肝、脾、肺经,它能调和诸药,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五痨七伤,能润肺解毒,和中缓急。其中对艾滋病的有效成份是甘草甜素,治疗艾滋病的甘草甜素就是从甘草中提炼出来的。据试管实验,在感染艾滋病毒的细胞中,每毫升0.25毫克甘草甜素,细胞仍能成活生存;而不加甘草甜素的 带病毒细胞几乎全部死掉。临床实验的效果也得到证实。对东京4所医院住院的7名艾滋病患者投入甘草甜素,有6名患者效果显著:免疫活性增强,免疫功能有了恢复,病情正在好转。甘草甜素有较强的抑制艾滋病毒增殖作用,其抑制率达98%另外,甘草甜素与抗艾滋病的药物叠氮胸苷有相加作用,大量静脉注射可使病毒从血中消失,血清免疫学指标发生改变。国内研究还证实,甘草多糖具有多种免疫增强功能,能激活网状内皮系统,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诱导人体中IgMIgG的产生,还能诱生和促诱生干扰素,增强机体的杀伤细胞的活性,临床证明其是极为有效的一种治疗药物[12]。连云港东风制药厂生产的克艾可,系中药甘草等提取制成的口服片剂,具明显的免疫促进作用,对同种异型抗原诱发的免疫反应亦有促进作用,并能增强IL-1IL-2的生物活性,增加受抑制小鼠T辅助淋巴细胞数目,调节TH/TS比值接近正常水平,与AZT比较,既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又对HIV有抑制作用。

    3. 苦瓜  研究表明,苦瓜提取物可抑制艾滋病病毒的表面活性,选择性地杀死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从苦瓜中分离出的α-苦瓜素、β-苦瓜素、MAP-30新型蛋白,能使艾滋病病毒核糖体灭活,抑制艾滋病病毒蛋白表面活性。目前,美国有许多艾滋病人在接受苦瓜提取液的治疗,仅洛杉矶市就有200300人,并取得了一定疗     [1114]

    4. 天花粉  1989年美国的研究者发现,中药天花粉的提取物天花粉蛋白具有很强的抗HIV作用,不仅在急性感染实验中有此作用,而且在HIV感染的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的体外慢性感染实验中也显示出较强的抗HIV活性,并对HIV感染的宿主细胞具有清除作用,在体外能选择性的杀伤被HIV侵犯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对正常T细胞有保护作用,使其免受HIV感染,是目前唯一能直接作用于巨噬细胞的药物,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希望的治疗艾滋病的药物[10]。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作用于受HIV感染的单核巨噬细胞,抑制细胞内HIV的复制;抑制合胞体形成,使CD4细胞数目明显回升;诱发CD8细胞对HIV的特异性杀伤能力。

    5. 黄芩  黄芩提取物及主要成分黄芩苷在细胞培养中抑制HIV-1病毒逆转录酶(RT)和细胞病变(CPE)抑制病毒荧光抗原(FA),P24抗原和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抑制HIV-1H9细胞中生长。甙元体外可抑制HIV-1逆转录酶和在细胞培养中抑制HIV-1,静滴可使AIDS病人P24抗原下降,T4淋巴细胞上升[1317]

    6. 桑白皮  从中药桑白皮的根皮中分离到6个有效成分,并制备了它们的乙酰化合物和葡萄糖苷,还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体外抗人艾滋病病毒(HIV)活性和对人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发现其中黄酮morusinkuwanonHmorusin4'-glucoside具有一定的抗HIV活性[4]

    7. 大蒜、蘑菇、番木瓜、人参  1989WHO在日内瓦召开的传统药物与艾滋病体外筛选抗AIDS药物会议,报道了大蒜、蘑菇、番木瓜、人参等已被许多国家作为药物用于AIDS的治疗。大蒜含有大蒜素,具有杀菌和抗病毒的药理作用,对控制部分AIDS关联症状,延长一些AIDS患者寿命有一定作用[4]

    8. 灵芝  日本的服部教授研究证实,灵芝的成分三萜烯对促进病毒增殖的蛋白酶具有抑制作用。灵芝提取液在体外对T4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其作用对受HIV感染的细胞较为显著[15]

    9. 金丝桃素  金丝桃素从金丝桃属植物的鲜花中提取出来,具有抗艾滋病患者HIV的作用[19]。它在细胞培养中可抑制逆转录病毒的复制,并通过阻断病毒的脱壳、出芽或装配而干扰逆转病毒的复制。

   (二)药物成分的研究 

    1. 多糖类: ①免疫调节或增强作用:如香菇多糖、黄芪多糖、茯苓多糖、猪苓多糖、云芝多糖、猕猴桃根多糖、红毛五加多糖等。②抑制HIV作用:藻类多糖(抑制逆转录酶)、硫酸多糖(抑制HIV复制)、肝素(抑制其吸附)、香菇多糖(与HIV争靶细胞)。

    2. 生物碱:抑制HIV作用。栗树精胺能抑制HIV颗粒装配及成熟;秋水仙碱能抗逆转录酶活性。

    3. 黄酮类: 从抑制逆转录酶实验中发现黄芩苷元等8种黄酮具有活性;金丝桃蒽酮可明显抑制艾滋病毒成熟过程的最后阶段;桑白皮中的黄酮有抗HIV逆转录酶作用;其他还有懈寄生黄酮;异黄酮等。

    4. 萜类: 甘草甜素可抑制HIV98%,引入硫酸基可提高4倍效果;属于倍半萜的棉酚有抗HIV作用;大豆中三萜皂素和三萜均有抑制HIV的作用。

    5. 蛋白质类:作用是双重的。既有调节免疫,又有抑制HIV作用。芦荟中的糖蛋白能促进T4细胞和巨噬细胞增加,诱生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天花粉中的天花粉素能切开核糖体,消灭艾滋病毒感染的巨噬细胞;苦瓜中的α-β-苦瓜素能使核糖体灭活;蓖麻毒蛋白A有抑制HIV作用。

   (三)复方的研究

    传统中医药在二千多年的防病治病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目前国内外从中草药及传统医药疗法中寻找抗AIDS药物和方法的研究异常活跃,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近10余年来,国内外从中草药中筛选抗HIV中药以及抑制艾滋病逆转录酶(RT)活性的中药研究进展很快,中药制剂的研究开发是当今的潮流和趋势,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2425]。我国中医中药宝库中有大量验方和复方方剂,其药理特点是强调整体观念、个体化治疗。所以,对于AIDS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中药方剂进行综合治疗:

    1. 小柴胡汤  有不少作者的研究证明,小柴胡汤一方面可抑制PGE2和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另一方面可促进LTB4(白细胞三烯B4)的产生,确认小柴胡汤提取剂对淋巴细胞有免疫调节作用,表明对HIV感染引起的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有保护作用,能提高AIDS患者的免疫功能,与HIV感染的单核细胞作用所诱导出的白细胞介素1,可促进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

    2. 艾滋病一号  刘品义等研制的艾滋病一号方,由冬虫夏草菌丝等组成,经治疗证明有增强体质、调整机体免疫状态,阻断HIV感染发展的作用。

    3. 克艾可  吕维柏用以甘草为主的方剂-克艾可,用于免疫抑制小鼠模型,对空斑形成实验,特异性玫瑰花形成实验,迟发型超敏实验等均有免疫促进作用。目前由连云港东风制药厂生产的克艾可,系中药甘草等提取制成的口服片剂,用于60例艾滋病人的治疗,具有改善症状、体征及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并已得到药理实验的证明。

    4. 唐氏综合方案  国内唐照亮提出的治疗AIDS的综合方案,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用:葛根、生地、丹参、秦皮、黄连、柴胡、当归、白术等配伍,清热凉血,化毒逐邪。抗病毒加减方用: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半枝莲、天花粉、土茯苓等,滋阴培元,扶正固本,缓解症状方用:人参、黄芪、甘草、熟地、白芍、枸杞子、女贞子、茯苓等药,再配以灸法施治。

    5. “再生丹  中草药再生丹复合治疗HIV感染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CD4细胞数,使病毒载量下降,对缓解HIV感染者的一般临床症状,有一定的效果,服药者普遍表现体重增加,溃烂的皮肤愈合,可触及的淋巴结消失或减少等[6]。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表现在感染者体内抑制HIV复制,使血液中病毒载量下降和CD4细胞数增加。

    6. 新世纪康保  用新世纪康保胶囊(主要成分含硒海藻多糖和甘草酸)治疗43例艾滋病病人6个月,用单克隆抗体试剂测定CD4细胞数和CD4/CD8比值发现21例免疫功能好转,显效率12%,总有效率67% [22]

    7. 理中汤  由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组成,试用于HIV阳性的血友病患者。结果表明,可增加正在减少中的辅助性T细胞,并增加具有抑制HIV重组作用的抑制系统细胞,并明显增加天然杀伤细胞。在人参中所含金属元素锗可净化血液,提高肝脏解毒作用,进一步抑制艾滋病病毒。

    8. XQ9302  由上海雄琪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等单位研制的中药XQ9302,系将20种中草药精确混合经高度提纯而获得的粉末状制剂。HIV源于热带丛林,其临床症状及发病经过似与温疫病范畴的伏气温病类似;艾滋病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虚实相兼、正邪互结,又难以对其多脏器损害的发病特征进行辨证论治的统一与规范。XQ9302中药制剂即是根据祛邪即所以安正的思路研制出来的治疗艾滋病新药。研究表明,XQ9302中药制剂不但能延缓AIDS病情的发展,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而且能抑制HIV在机体内的复制[16]XQ9302HIV 1体外实验中 MT4淋巴细胞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有增强动物免疫调节和抑制肿瘤作用。

    9. 艾克冲剂  扶正祛邪中药复方艾克冲剂能提高CD+4细胞百分数及CD4/CD8比值,并能促进TB淋巴细胞增殖,提高、改善SIVmac感染动物免疫功能。艾克冲剂是根据中医理论,辨证论治,治病求本,采用扶正祛邪,攻补兼施治疗原则确立的方剂,临床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它由黄芪、甘草、金银花、黄芩、紫草、紫花地丁等中药组成,以扶正为主兼补虚为原则。临床观察能够抗病毒,减轻症状,控制病毒发展,减少机会性感染,提高病人生存质量。艾克冲剂对病毒复制有一定抑制作用。即祛邪抗病毒作用,并能保护机体免疫功能,使免疫细胞得以修复,即扶正效果。

    10. 双黄连粉针剂  双黄连粉针剂可以在短时间之内提高艾滋病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使血红蛋白和体重均有增加,对艾滋病的治疗有比较明显的疗效[5]。该药的主要成份是金银花、黄芩、连翘。从中药学来讲主要的治疗功能为清热解毒,轻宣透邪。近年来经过对双黄连粉针剂的药物研究发现该药对HIV的逆转录酶有直接的抑制作用。根据来自美国自然医学会的研究结果,该药能有效地制止HIV的复制并且可以增加CD+4T细胞的数量。从临床上证实了双黄连粉针剂静脉点滴可以增加艾滋病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分析CD+4T细胞增加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双黄连粉针剂抑制了HIV的逆转录酶从而限制了HIV的复制,这样对CD+4T细胞的破坏减少了,所以CD+4T细胞增加了。患者临床表现全方位恢复也间接反映了双黄连粉针对HIV有明显抑制作用。

    11. 乾坤宁  乾坤宁是成都恩威制药公司开发生产的一种纯中药制剂,由14味中药组成。最初用于治疗肿瘤和乙型肝炎,能明显改善机体的免疫状况。对艾滋病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感染者服用乾坤宁后CD4细胞一直维持在一定水平,病人的症状、体征得以改善,接受干预的感染者病死率明显低于未干预者。提示乾坤宁能改善感染者的免疫状况,提高生存质量[8]。至于作用机理,目前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乾坤宁在提高免疫力方面明显优于抗病毒,这和国内其它机构开展的中药治疗情况相似。

    12. 中研1  中研1号得主要成分为黄芩、黄芪、虫草、甘草等。在治疗猴艾滋病实验中的结果表明,它不仅能降低病毒滴度,抑制HIV及逆转录酶的活性,并且能提高CD4细胞数目及CD4/CD8比值,促进TB淋巴细胞殖,诱发干扰素和产生免疫调节功能。特别是病理学检查发现,中研1号能使淋巴结中细胞激活,促使受损淋巴细胞修复,临床确诊的52AIDS患者,有效率达51.92%,多项指标均优于AZT对照组。中研1号对SIV感染所致的猴艾滋病模型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表现为抑制感染早期异常的免疫细胞活化,促进晚期抑制状态的免疫细胞活化,对不同感染时期的免疫功能呈双相调节作用。

    13. 艾泰定  主要成分为田人参、虫草、甘草、天花粉、柴胡、板兰根、紫金皮、地消等。在动物体内外对病毒抑制作用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它在体内外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轮状病毒有抑制作用,体外对HIV-1有抑制作用,猴体内对SIV有抑制作用[20]

14. 艾通  主要成分为黄芪、丹参等。对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功能水平及血液流变学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含量4项指标的观察结果表明: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功能状态方面确有疗效,使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降低,其他3项指标也有所降低,但不明显[21]

 

3 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在过去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还存在着许多问题[26-38]

   (一)如何评价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疗效问题  中药能否治疗艾滋病?疗效如何?中医药的 治疗优势是什么?这些都是值得关注和需要回答的。由于我国目前尚缺乏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疗效的判定标准,大家没有一个统一的和规范的标准可以遵循。许多中药复方制剂进行艾滋病的治疗取得的效果表现为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免疫功能提高,病毒载量处于稳定状态,生存时间明显延长。但对于这些临床上确实有效的中药,若按西药的疗效判定方法进行评价,许多临床有效的中药制剂只会长期停留在新药研究的I期临床阶段,而不能进人后期临床实验阶段,这样下去将严重阻碍中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发展,也不可能研制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艾滋病治疗的中药新药。因此需要一套较为完整的疗效评价客观标准,使中药的疗效标准更加明确和统一。由于中医与西医分属于不同的医学体系,中药与西药在作用方式、作用部位、作用机理等方面都不同,故完全按照西医的评价标准来衡量中药是否妥当,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

   (二)定位不准  如何对中药治疗艾滋病进行定位?中药治疗艾滋病的内涵及外延各是什么?中药治疗的优势何在?这在过去的研究过程中虽然有所涉及,但认识并不十分清楚,学术界也缺乏统一的看法。总体来讲,对中药研究治疗艾滋病的难度认识不足,并且有一种急于求成的心态,希望中药能在短期内对艾滋病会有所突破。许多研究机构或民间组织纷纷把目光瞄准了中药,各种类型或层次的治疗研究蜂涌而起,缺乏规范性的临床观察方案和疗效评价标准,导致了研究结果的不被认可性和不具推广性。中药在艾滋病治疗方面只能以辅助或协同治疗为主,应该更加认真地,深人地进行研究,使中药的治疗作用更加客观化、科学化、具体化。如果中医药对艾滋病的治疗不能充当主导性的干预手段,那作为一种辅助性或替代性的治疗手段也是可以的。正如对肿瘤的治疗采取的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一样,可以探索一下中西药的联用问题。 如利用西药直接的高效抗毒作用,使患者血液中的HIV病毒载量在很短的时间里快速下降,甚至降到测不出的水平;然后发挥中药作用缓慢持久、用时间长的优势,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扶正祛邪;同时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在现有的条件下,吸取中西医药学的研究成果,根据艾滋病的病理学、症状学特点,制定出一套统一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中西医结合、中西药联用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本病的临床疗效,大幅度降低医疗费用和药物的毒副作用。

   (三)研究过程缺乏统一规范  中药作为临床应用科学,临床设计的科学性对结果具有重要影响,需要制定统一的研究方案及评价体系,如:如何选例,选多少,选哪一期的病人,是否随机,观察多长时间,实验室指标的检测,症状改善的量化,实验室指标上升及下降多少有意义等一系列问题。另外,严格的对照研究对药物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照组(阳性或阴性对照)的设立。许多过去的临床实践工作之所以最后得不到承认,认为不能说明疗效问题 ,或者说服力不强,绝大多数原因就是由于缺乏严格的临床科研设计和对照组。

   (四)重基础研究轻临床实践  中药研究是一项临床应用性研究,多少年来,我国传统中药都是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只有在实践中被证明有效的东西,才能为广大患者所接受 。中医药的治疗研究一般是采取临床实践一基础研究一临床再实践的模式,而不是单纯的实验室研究。过去进行的中药抗HlV筛选和基础性研究,动物实验等都是必要的,但应该更加注重中药对解决病人实际问题及其应用价值的考察和评估,以临床上验证有效为原则。

   (五)缺乏合作精神  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过程中,中西医机构之间缺乏合作和沟通,各自为政,相互保密,互不承认;临床和实验室也存在沟通不够的情况,这样既影响中药的研制和开发,又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多年的不协作状况严重妨碍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业的发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很重要的一点是有一批具有相当专业水平并认真实干,勤勤恳恳,不计个人得失和报酬的中西医临床和科研人员,只有在临床第一线不断地摸索,就可以获得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经验及成果。尽管目前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但他们所做出的成绩和贡献不可低估,如果我们今天能认真总结过去的得失,再在原来的基础上共同努力,相信中医药肯定会对艾滋病的治疗做出应有的贡献的。

 

4 结语

 

祖国医学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在防病治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长期的医学实践已经证明,对各种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在艾滋病治疗方面也一定会有所体现。艾滋病的治疗是国际上公认的难题,也是国际上关注的热点,任何在治疗上的进展都将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中药治疗艾滋病也是如此,我们必须谨慎从事,避免不切实际的炒作,这样不仅对整个国家艾滋病治疗工作带来混乱,使病人无所适从,同时影响我国政府的国际形象。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努力,通力合作,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制订出一套科学的临床研究方案和疗效评价体系,就一定能够使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上一个台阶,深人持久地进行下去,研制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中药新药。

 

 

1.          康来仪,潘孝彰,杨文雄,等. XQ9302中药制剂对艾滋病毒Ⅰ型作用及其实验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第13卷第119993.

2.          杨文雄,康来仪,潘孝彰,等. XQ9302中药制剂对艾滋病疗效的初步研究.上海中医药杂志,1999年第1.

3.          徐淑玲,关崇芬,翁新愚,吴小娴,卢耀增.扶正祛邪中药复方对猴艾滋病模型实验研究.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32月第9卷第1.

4.          丁栋兴.抗艾滋病病毒植物源药物研究概况.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2卷第6.

5.          张妍玲,张涛源,陈集双.双黄连粉针剂治疗艾滋病的临床观察.山西医科大学学报,19992月第30.

6.          郑文友,皮国华,徐克沂,等.中草药再生丹HIV感染者的疗效观察.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9年第13卷第3.

7.          孙燕荣,董俊兴,吴曙光.中药杜仲抗HIV作用的实验研究.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44月第22卷第2. 

8.          刘刚,秦光明,等.中药乾坤宁治疗艾滋病疗效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04年第31卷第2.

9.          康来仪,潘孝彰,等.中药自拟方对18HIV感染者近期疗效的初步观察.中华传染病杂志,19992月第17卷第1.

10.       周光炎.天花粉蛋白诱发CD8阳性细胞参与的人体免疫抑制.上海免疫学杂志,199010月第1.

11.       王争光,俞颂东.苦瓜的有效成分及药用价值.浙江中医杂志,200310月第38.

12.       李铁民,梁再赋.甘草提取物及其衍生物的抗病毒研究现状.中草药,199412月第25.

13.       赵晶,张致平,陈鸿珊,等.黄芩甙元及其苄基衍生物的制备与抗人免疫缺陷病毒实验研究.药学学报,19972月第32.

14.       严启新,罗天浩.苦瓜的研究及开发思考.时珍国药研究,19978月第4.

15.       怡悦.灵芝抑制艾滋病发病.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86月第20.

16.       仲兆金,刘 浚.茯苓有效成分三萜的研究进展.中成药杂志(电子版),20011月第23.

17.       赵晶,张致平,陈鸿珊,等.黄芩苷衍生物的合成及抗人免疫缺陷病毒活性研究.药学学报,19981月第33.

18.       吕维柏.艾滋病治疗的战略重点转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0月第22.

19.       赵晶,张致平,陈鸿珊,等.金丝桃素与乙基金丝桃素的全合成及对人免疫缺陷病毒逆转录酶 的抑制活性.药学学报,19981月第33.

20.       倪燕萍.“艾泰定抑制病毒作用,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02月第35.

21.       黄卫平,吕维柏,等.艾通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2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199910月第40.

22.       吕维柏.新世纪康保治疗43例艾滋病病人的临床报告,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03月第6.

23.       张可,王健.传统中药治疗艾滋病的现状及思考.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22月第8卷第1.

24.       王亮华,祁丽艳.抗艾滋病中药的开发研究进展.吉林中医药,20055月第22卷第3.

25.       高和德,覃湘红.抗艾滋病毒中草药及方剂的研究近况.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4月第4.

26.       苏玉永,杜江涛,向明.抗艾滋病药物的研究进展.医药导报,200312月第22卷第12.

27.       魏文青,卢洁,王明霞.抗艾滋病药物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110月第28卷第5.

28.       孙国华,臧化民.论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与研究进展.湖南中医药导报,19997月第5卷第7 .

29.       吕维柏.艾滋病人的希望.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 165-175.

30.       贺金华,买尔旦.中药防治艾滋病研究概况.中国药物与临床,20046月第4卷第6.

31.       王家骅,王晓光,王建华. 中药抗癌抗艾滋病作用.时珍国医国药,2000年第11卷第3.

32.       李庆宪,侯安继. 中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时珍国医国药,2003年第14卷第7.

33.       朱善岚,陈应振,陈子榕,王友芳. 中药治疗艾滋病概述.海峡药学,2001年第13卷第2.

34.       王健,许建阳.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现状及前景.武警医学,200310月第13.

35.       吕维柏.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最新进展和对策.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4月第2.

36.       刘洪普,顾军,张合恩.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中国全科医学,200312月第6卷递12 .

37.       侯安继,刘源.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33月第10卷第1.

38.       李崇忠.中医治疗艾滋病的实践回顾与展望述要.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3年第17卷第1.

上一条:雄激素受体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浅谈
下一条:神经系统的缝隙连接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第四军医大学   学校地址:长乐西路169号   技术支持:学校网络中心
电子邮箱:
webmaster@fmmu.edu.cn    服务电话:(029)- 84774806 (029)-84774804